孙桂芳宽慰道,“陈生能抓住,就已经很好了,事事不可能都和梦里能对上,你别多想。”
“你说得对,”杨继西点头,但也想如果能和陈生那样事先就知道一点情况,就能阻止很多事儿发生了。
因为出了这种事,所以镇长也十分震怒和紧张,第二天各个队的队长就去镇上开会了。
会上田家岗的队长表示了他们队里的预防举动,得到镇上的支持。
于是其他队也开始派人在村口和村尾守着,只要不是队里的人,都不准进去,就是走亲戚,那也得把名字说清楚,然后让亲戚出来确认。
嫣嫣她们也不准出院子了,每天就在杨家大院里玩儿,石头不在家,狗蛋就是这院子里最大的哥哥,他每天放学回家,就盯着几个小萝卜头。
嫣嫣她们还算听话,可福娃最小,也听不懂啥道理,因为杨老汉每天都会带着他出去溜达,这忽然不能出去,福娃就闹。
狗蛋试图跟他讲道理,可却被糊了一身的鼻涕和眼泪,无奈之下只能背着他在大柳树周围转悠了几圈,然后背回家。
福娃觉得不够,但狗蛋一生气,他也害怕,就不闹了。
杨老汉瞧着心疼,“村口有人守着,我带着出去也不打紧。”
“万一拐卖的人是咱们队里的人帮忙呢?”
狗蛋严肃道。
那可是熟人。
杨老汉不说话了。
这确实赌不起。
杨大爷爷可把欢欢和乐乐看得和眼珠子一样,好在她们打小就常被杨继西叮嘱不能出院门,所以在院子里也有玩儿的。
杨继西也怕她们闹别扭,所以给做了几个小木马,让她们骑着玩儿。
倒是不因为出去玩儿而闹,而是因为抢木马而闹了。
“孩子找回来了!”
这天杨继西回来一脸高兴地告诉孙桂芳这个好消息。
“是吗?那太好了!人抓住没?”
孙桂芳也一脸惊喜。
第一百四十七章
“抓住了一个,不过早晚都会找到他们那一帮子人!”
杨继西见嫣嫣拿着一根棒棒糖吃,便弯腰将人抱起,“孩子也没啥事儿,而且大的已经六岁了,听他说是两个叔叔一个婶子,现在抓住的就是那个婶子。”
“丧良心的!可得把那剩下的全部抓住,”杨大奶奶从旁边过来,显然是听见了杨继西刚才对孙桂芳说的话。
“就是,”孙桂芳也很气愤,“谁家的孩子不是宝啊?他们说不定也有孩子的!这要是孩子丢了,他们自己是啥心情?”
本来以为这件事也算过了一大半,接下来就是看紧孩子,再抓剩下的人就是了。
结果牵扯出另一个案子。
说来也离杨继西他们很近,就是他们小卖部对面面馆侧边住着的一对夫妇,这对夫妇是前年搬过来的,那房子之前住着的是一对老夫妇,他们去世后,儿子就把房子卖了,当时就是这外来的夫妇买下的。
他们很少和人接触,话也很少,偶尔来小卖部买个盐或者是油米啥的,搬来这几年,邻居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,家里又是个什么情况。
而就是这对夫妇,居然干着买卖小姑娘的勾当!
杨二奶奶是看着警察把人带走的,当时一片心惊,赶紧让杨二爷爷守着铺子,自己赶回生产队。
“一想到嫣嫣和平安曾经在他们家门口玩过,我就心惊胆战的!”
杨二奶奶抱着茫然的嫣嫣就不撒手,后怕得要命。
何止是她啊,杨继西和孙桂芳也后怕不已。
“真没想到坏人就在我们身边啊......”
孙桂芳拍了拍心口。
“谁说不是呢。”
八十年代的人贩子可是很嚣张的,全国各地丢失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。
幸福镇接连发生两起关于孩子的案子,也引起了上头的注意,开始更加严格查管起来。
“听说警察又抓走了好几个人,都是把闺女卖给那对夫妇的人,有老马沟的,也有三岔山的,还有崂山的呢!”
“崂山怎么也有啊?”
“嘿,别不信,崂山卖女儿的最多了!就为了给儿子攒彩礼娶媳妇儿.....”
崂山再次出现在人们口中,名声却极其不好,与此同时,有关部门也在让崂山的乡亲们迁出大山。
因为靠着山过日子,夏季暴雨,冬季大雪,都出了不好事儿,所以建议崂山乡亲们搬离那个地方。
可这事儿并不容易,首先得有合适的地方让崂山那么多乡民能够住下,其次是崂山乡民能不能答应搬走。
这几天田家岗生产队的人都在议论这事儿。
没多久队长开了会。